侯世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荣誉院长。
从事救援医学实战、科研教学近20年,参与组建中国国际救援队并担任首席医疗官,先后率队参加印尼海啸、印尼日惹地震、海地地震、玉树地震、汶川地震、腺病毒重大疫情防控、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抗战胜利70周年外军保障等20余批次国际国内救援行动和重大活动保障,出色完成任务。
长期致力于灾难医学组织管理、救援技术、装备信息研究工作,带领团队建成国内第一个医学救援技术工程中心、救援临床医学中心,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卫计委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5项,获得各类课题共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2]、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1]以及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省部级奖励22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主编出版专著10部。
樊毫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院长。
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副队长和武警国家救援队队长,先后带队参加印尼海啸、巴基斯坦地震、黑龙江大兴安岭火灾、人禽流感救治、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安保、甘南藏区维稳、海地地震、玉树地震、四川藏区“炉霍 1.23 打砸抢烧事件”维稳、天津重大腺病毒疫情防控、雅安地震、阿里藏区高原维稳、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抗战 70 周年外军医疗保障、安徽抗洪抢险,新疆喀什反恐演习等30批次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救援行动与保障活动。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第二届首都健康卫士”、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荣立二等功 1 次、三等功 2 次。
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课题 1 项、卫生部重大专项 1 项、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及面上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 11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武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及其他6项省部级奖,发表 SCI 论文 1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11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编灾难医学专著 12 部。
范斌,副教授,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基础生命支持和移动医院平台,2015年赴美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建设培训。
参与首批22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指导和验收,参与组建武警部队首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先后参加天津腺病毒感染防控、四川雅安地震救援、西藏阿里维稳医疗保障、天津8.12特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援、安徽抗洪抢险医疗救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庆医疗保障、新冠疫情防控和国家卫生应急综合演练、“卫士-14”演习、京津冀卫生应急综合演练。荣立三等功1次。四川芦山地震救援受到国家卫健委集体表彰。
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工信部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工程化公关专项、国家卫计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深圳市三名工程项目、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等国家、省部级、横向科研项目9项;作为主要完成人研发的医疗救援车组、高原医疗救护车已在军地多家单位应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副主编专著3部,撰写规范和标准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军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入选2020年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先后培训北京、天津、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葫芦岛、锦州、贵州、广西、云南、广东、广州、深圳、新疆等卫生应急人员,天津、青岛120急救人员和国家移民管理局应急救援人员3000余人,公众科普培训1700余人。参与首届全国卫生应急技能大赛紧急医学救援板块策划、命题和评审,被国家卫健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特殊贡献奖。获天津大学高端教育培训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获2020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学会工作者,获2021年中共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社团委员会优秀学会党务工作者,获2021年度天津大学医学部管理育人突出奖和服务育人优秀奖。
赵艳梅,医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教育教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分会学组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灾害与应急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救援医学领域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火爆毒复合伤救治技术与装备研发。目前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科研转化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2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主编教材专著4部,发表论文50余篇。
副院长 吕琪
吕琪,医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防护分会理事,天津市救援医学会理事,天津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专委会委员,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专委会委员,天津市整合医学学会理事。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有灾难现场创伤早期救治,干细胞治疗烟雾吸入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重要脏器保护生物医用材料和器械研发,挤压综合征的分期分级和早期救治。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天津市救援医学临床中心课题1项,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4项,并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h-index 14,单篇最高他引136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主要完成人)。参编英文专著1部,英文译著2部(副主译),中文著作及教材多部,获国家专利14项,发布救援团体标准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