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究 方 向

 

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近年来在救援医学管理、救援医学技术以及救援医学装备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一、救援医学管理

1. 卫生应急管理

卫生应急管理以国家特殊需求为导向,在全球健康视野下,以危机管理为引领,以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相关学科为支撑,围绕灾难引发的人员伤亡和严重公共卫生危机,开展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评估、现场医学救援风险分析与态势监控,卫生资源(人力、现场救治装备)优化配置以及卫生应急信息化平台等研究和探索;以降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所致生命和财产损失为基础,研究灾难事件发生后受灾人群健康状态、灾难事件的分布和灾难发生的原因,探究灾难应对脆弱性、灾难危险因素识别、早期预警、灾情评估和需求分析等,阐明灾难暴露-健康效应关系,旨在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特别是重特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医学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响应与处置、恢复与重建各阶段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等问题,从而为灾难预防、应急救援和灾后防疫提供新思路、客观评估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灾难相关伤病防控策略,以期提高医学救援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更加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2. 灾难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灾难流行病学(Disaster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在救援医学领域的拓展,主要在灾难风险调查和研究(Risk investigation and studies),快速需求评估(Rapid needs assessments),监测系统和技术(Surveillance systems and techniques)和灾难潜在慢性健康风险(Potential chronic health effects of disasters studies)等方向开展研究,从而探究灾难应对脆弱性、灾难危险因素识别、早期预警、灾情监测与评估、健康需求分析等,阐明灾难暴露-健康效应关系,从而为灾难预防、应急救援和灾后防疫提供新思路、客观评估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灾难相关伤病防控策略,以降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所致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救援医学技术

1. 地震伤挤压综合症早期现场救治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地震、塌方、泥石流等我国频发的大型地质灾难中特有的严重创伤--挤压伤/挤压综合征为对象,基于自然灾害过程中机体受到严重挤压创伤后的无菌性炎症与免疫反应,解析挤压伤相关挤压综合征中的心、肺、肾等多脏器(以肾脏为重点)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机体组织细胞间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Ps)相互作用机制及潜在的灾难现场早期诊断或干预靶点,在充分阐明挤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的基础上研发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现场早期快速诊断治疗新策略和新方法。

2. 火爆毒复合伤救治研究

火爆毒复合伤具有杀伤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伤亡种类复杂,群体伤员多,救治难度大等特点,在平时及战时均可发生,如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和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重特大爆炸事故等。本研究方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以火灾、爆炸、毒物吸入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复合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伤情特点,探讨火爆毒复合伤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新型多学科联合的救治手段,制定火爆毒复合伤救治策略与规范。

3. 创伤止血与重要脏器保护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会产生大批量伤员,伤员类型复杂包括多发伤、复合伤以及特种伤(挤压综合征、氰化物中毒、核化生),在现场救治方面主要表现为“5个差别巨大”:批量伤员救治与单个伤员救治差别巨大、单纯伤救治与多发伤救治差别巨大、普通伤救治与特种伤救治差别巨大、日常救治模式与突发事件背景下的救治模式差别巨大、院内救治环境与灾害现场救治环境差别巨大。加之现代医学分科日益细化,突发事件所致疾病谱特殊,致使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治水平薄弱,与灾害发生后批量伤员救治需求不相适应。本方向将重点针对开展突发事件伤病员现场大出血及重要脏器损伤新型生物材料与救治装备研究,组织制定突发事件创伤救治技术标准等诊疗规范,并推广应用,进而提升救援医学领域疾病诊疗技术水平,大大降低突发事件危重伤员病死率和伤残率,改善伤员预后和生存质量。

4. 灾难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灾难现场环境介质监测和疾病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环境暴露特征和相关伤害/疾病为研究对象,构建人群生物样本库和数据库。应用先进的实验技术测量生物学标志物(暴露标志物、易感性标志物和效应标志物)和环境介质特征,结合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灾难事件相关伤害/疾病的病因及其相关的致病过程和相关机理。利用临床和实验室的大数据构建预测预警/预后评估模型,并针对灾难事件不同伤害/疾病进行相关试剂盒的开发和仪器转化,实现灾难现场环境介质特征的快速监测和相关伤害/疾病的快速预警及预后评估。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应用于人群队列的多组学(表观组学、遗传组学和代谢组学)高通量检测的关键技术开发;

2)    灾难现场环境介质数据监测的关键技术开发;

3)    特定灾难相关伤害/疾病预警和预后评估的关键技术开发。

三、应急救援装备

1. 现场便携式急救与生命支持装备

根据应急医学救援现场急救需求,研制适应不同伤情、伤类和现场环境的便携式急救装备,是现代应急医疗、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和健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装备。现场便携式医学救援装备体小质轻、便于携带,对环境依赖性小,功能上满足伤员搜救、指挥通讯以及包扎、止血、固定、通气、搬运等急救技术要求,进行基本的生命损伤控制,解决大型装备无法到达现场的问题。针对灾害现场心脏骤停的伤员,以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和通气,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为主要目标的医学急救装备;主要包括心肺复苏、除颤、供氧、循环和体征监测等模块。

2. 救援移动医院平台研究

针对地震自然灾害、矿难事故、林火和城市火灾现场伤员救治需求,结合救援人员任务特点,运用集成化、模块化、功能多样化理念,研发现场便携式急救、智能移动转运救治、车载移动救治、智能方舱医院、特殊环境救治、后勤保障等装备。

3. 救援个体防护装备

针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矿难、化工厂爆炸等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现场人员防护需求,开展人体应急反应及防护机理、人体功效学、多功能复合材料等研究,研发集安全、防护、实用功能于一体的个体防护装备,提高救援人员现场防护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