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融合·实战为基
卫生应急学院防灾减灾日学术交流会即将启幕!

活动背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值此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2025年5月12日)来临之际,天津大学医学部卫生应急学院联合多学科领域,以“医工融合筑基卫生应急,救援实战引领学科发展”为主题,打造一场聚焦救援经验与学科交叉创新的学术盛宴!
时间:2025年5月12日(星期一)14:30
地点: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医学院七层仁是厅
01活动亮点抢先看
实战为王
亲历缅甸国际救援的专家,交流分享救援案例与技术突破!
医工融合
医学、工程、应急管理多学科碰撞,探索灾害救援技术新方向!
前沿洞察
从实战反哺教学科研,解析灾害医学教育与学科建设新路径!
互动升级
交流讨论+现场问答,与专家共话“生命守护者”的使命与担当!
02重量级嘉宾阵容
都海郎

北京市应急救援协会会长,曾获国家抗震救灾模范、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国家抗洪救灾模范、北京市抗洪救灾模范、北京市抗震救灾模范等等荣誉,同时担任广州市急救学会会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应急服务总队队长。2023年曾获应急管理部颁发特别嘉奖。
张涛

天津大学天津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天津医院肢体矫形一病区行政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及微血管网再生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骨与关节感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肢体矫形功能重建与康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四肢创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重建、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四肢畸形的矫形,糖尿病足的血管微循环再生及创面修复,主持及参与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7项,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4项,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影响因子>10 SCI论文2篇。
吕琪

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现任天津市灾难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委,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应急医学专委会秘书长,入选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有灾难现场创伤早期救治,重要脏器保护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研发,挤压综合征的分期分级和早期救治。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5项,及其他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主要完成人)。参编英文专著1部,英文译著2部(副主译),中文著作及教材多部,申请/获批国家专利22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
袁颖

副主任医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长期从事急诊、重症、中毒、户外救援、灾难救援,有毒动物致伤救治及教学培训。任云南省急诊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蛇伤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医学会 蛇伤医学分会理事。
芦燕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 B 类(原国家“优青”项目)获得者,担任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结构安全与抗震韧性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入选国家优青,天津市131第二层次、天津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发表论文100余篇(SCI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17项,参编标准4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
防灾减灾,
我们不是旁观者!
5月12日,
卫津路校区,
与你一同见证:
科技与仁心的交融,
理论与实践的共振。
期待你的到来!
图文来源/卫生应急学院
责任编辑/郭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