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举办第六届“救在身边·双百第一目击者公益行”活动

2024.12.20

2024年12月16日至20日,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救在身边·双百第一目击者公益行”活动。本次活动由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牵头,联合人事处(教工部)、学工部、校工会、医学院、药学院、生科院、校医院等多个部门,共同致力于普及校园急救知识,传播安全文化,提升师生应急能力,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近年来,心跳骤停事件频发,院外急救成功率偏低。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人数高达105万,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连续第六年开展“救在身边·双百第一目击者公益行”活动,旨在培养师生在关键时刻成为“第一目击者”,掌握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自2019年以来,“双百”公益行已累计培训师生超1500人次。本次活动面向200名校内教职员工和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通过理论与实操学习并严格考核后,申领天津市红十字会认证的心肺复苏培训证书。

12月16日的开幕式由卫生应急学院副院长赵艳梅主持,出席仪式的有卫生应急学院党委书记庞博、校工会副主席宋雪峰、应急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范斌以及院长助理董文龙。

开幕仪式

庞博在致辞中强调了普及急救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近年来突发心跳骤停事件在社会上屡有发生,心跳骤停发生4 分钟为黄金抢救时间,这短短几分钟内的有效急救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因此,面向大众乃至学校师生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意义重大,现场“第一目击者”是否具备急救能力十分关键。此外,他还指出,应急医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不仅响应了国家战略需求,也为学校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应急医学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庞博致辞

宋雪峰对师生们积极参加此次活动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急救教育已成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对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次活动能够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师生健康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他希望通过开展系列培训,能更好地普及校园急救常识和心肺复苏技能,真正做到急救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心中,为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宋雪峰致辞

开幕式后,董文龙为参加活动的师生带来了以《高质量心肺复苏解析与实施+海姆立克》为主题的理论课讲解。课程内容深入解析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步骤,帮助师生系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实操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理论授课

12月17日至20日,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在院内组织了为期四天的实操培训,分8个批次进行。此次培训重点围绕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等急救关键技能展开,旨在提升师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内容设计科学严谨,从基础动作要领到关键技术细节,均由专业师资手把手指导。参与活动的师生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学习,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急救技能的核心要点,并顺利通过了严格的考核,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培训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实操,不仅增强了急救意识,还切实提升了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实操课现场

天津大学作为“HQCC中国公众心肺复苏认证培训基地”和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单位,通过系统化的急救育人体系,构建“健康第一”的校园文化。本次活动帮助师生在突发事件中快速反应,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家“平安校园”建设目标。

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急救能力,也进一步弘扬了互助互救精神。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将持续推广急救知识普及,让急救技能成为校园乃至全社会的“标配”,为守护生命安全贡献力量。

 

全体参训人员合影


 

图文来源/黄乃琨、田碧波、韦薇

责任编辑/郭嘉懿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郭嘉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