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淬硬应急本领,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应急管理理论第四期培训班圆满收官
2025-09-09
近日,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统筹指导、应急总医院主办、天津大学医学部卫生应急学院具体承办的2025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应急管理理论第四期培训班,在天津大学医学部卫生应急学院正式开启培训征程。伴随着开班仪式的庄重举行,为期数日的系统化教学与实战化训练有序推进,最终圆满完成全部培训任务,为来自北京应急总医院的 30 余名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队员画上了一个充实的句号。
开班仪式现场秩序井然,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培训四中心刘珈因担任仪式主持人,她首先向全体学员清晰梳理了本次培训的课程模块和师资团队构成,为仪式的顺利开展搭建了清晰框架。随后,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院长樊毫军上台发表致辞,他代表学院向从全国各省市奔赴而来的学员们致以热烈欢迎。他特别提出“理论为基,实践为要”的核心理念,认为扎实的理论是科学救援的前提,而反复的实践是能力落地的保障,二者结合才能在真实救援中发挥最大效能。
学员代表关亚琳随后发言,她结合自己作为队员参与天津大学承办的2025年炼化厂有害气体泄漏爆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联合演练的经历,分享了实战中的深刻感悟并表示了本次培训充满迫切期盼。
仪式最后,本次培训的班主任刘珈因宣读了培训期间的各项纪律规定,为培训与演练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本次培训为打造了一个系统化学习应急管理理论、高强度锤炼实战救援技能的专业平台。在理论教学环节,课程聚焦应急医学领域的核心要点与前沿发展方向,一方面深入解读应急医学队伍能力建设的具体策略;另一方面围绕“应急医学助力急救救援能力新突破”开展专题研讨,结合近年来地震、洪涝、火灾等重大灾害的救援实例,深入剖析应急医学技术在缩短救援响应时间、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降低灾害伤亡率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此外,课程仍专门设置了救援行动后的心理疗愈内容,帮助学员构建起“生理救援 + 心理疏导”的全链条救援认知体系。
实践训练环节继续秉持“实战导向、场景模拟”的理念,全方位锻炼学员的野外处置能力与现场救援水平。在体能训练模块,通过耐力长跑、有氧无氧混合训练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增强队员在高强度、长时间救援环境下的身体耐力与爆发力。
在救援行动野外生存和自我保障课程中,专家现场示范并指导学员实际操作野外水源净化、临时避难所的搭建方法等技能,确保队员在缺乏后勤支援的野外环境中,既能保障自身安全,又能持续开展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现场帐篷搭建训练设置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要求学员分组完成指挥帐篷帐篷的搭建,重点提升野外临时医疗点的快速部署能力与高效运转水平。
突发事件现场急救技术训练则围绕创伤止血、骨折固定、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解除等实用技能展开,让学员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熟练掌握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
除此之外,学员们还集体前往应急管理部全国应急科普教育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学习,通过实物展示了解应急救援装备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际操作灭火器使用、烟雾环境逃生、伤员紧急转运等技能,进一步强化了风险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置实操能力。
结业仪式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满含收获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期许。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艳首先发表致辞,她对全体学员的培训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在此基础上,周艳副书记向学员们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学习,应急救援领域理论与技术不断更新,要将培训作为能力提升的新起点,通过行业交流、线上课程等渠道持续补充知识,紧跟领域发展步伐;二是注重实践,要把培训中学到的理论、技能快速融入日常工作与救援任务,在实战中检验学习成效,避免学用脱节;三是强化协作聚合力,应急救援往往需要跨区域、跨部门配合,希望大家保持培训期间建立的交流纽带,未来在救援任务中互通经验、协同作战,共同提升国家应急医学救援的整体效能。
作为国家应急医学救援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延续,2025 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应急管理理论第四期培训班以“理论筑基、实践强能”为核心,弥补了专业能力上的短板,也进一步增强了跨区域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意识。未来,随着此类培训的常态化开展与校院合作的不断深化,将持续为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伍注入专业力量,助力构建更高效、更精准、更全面的应急救援体系,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图文来源:刘珈因
编辑:郭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