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免硕士研究生招生】应急医学研究院
应急医学研究院简介
应急医学(灾难医学、救援医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灾害条件下进行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方式、方法、组织的一门学科,涉及灾害医疗救援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是灾害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6月,救援医学学科带头人、原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长兼首席医疗官、原全军灾难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原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侯世科带领研究团队在天津大学组建灾难医学研究院,2021年7月更名为“应急医学研究院”(http://idm.tju.edu.cn/),是国内第一所专门从事救援医学教学、科研、培训和成果转化的研究机构。依托天津大学和医学部学科平台,建有教育部首个“救援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应急管理部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灾难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等学科建设平台。
应急医学研究院作为世界急救与灾难医学协会(WADEM)理事单位,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救援防护分会等多个灾难与应急医学领域重要学术组织的主委和牵头单位,现有教职工29人,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贡献奖”2人,国家科技部首席科学家1人,天津市杰出人才1人、青年优秀科技人才1人。并聘请8名相关领域院士担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团队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军委科技委、军队后勤开放项目等省部级各类课题4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超过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
应急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1、 救援医学(990100)
· 研究方向:救援医学管理
救援医学管理不同于公共管理,它贯穿突发事件的全过程。旨在解决各种突发事件和大型活动医学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响应与处置、恢复与重建各阶段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等问题。研究方向以国家特殊需求为导向,在全球健康视野下,以危机管理为引领,以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相关学科为支撑,围绕灾难和大型活动引发的人员伤亡和严重公共卫生危机,开展医学救援规律和模式,卫生应急体系和机制,灾难医学循证决策模型和范式,人类应对最优化策略,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卫生应急能力评估,风险评估与管理,卫生应急,以及卫生应急信息化平台等研究和探索,以期科学预防、消减和控制各种突发事件和大型活动危害,提高医学救援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更加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 研究方向:救援医学技术
救援医学救治环境、对象不同于常规的院内医疗救治,重点解决灾害现场恶劣环境和条件下批量危重伤员救治问题。救援医学技术主要以传统五大创伤救治技术为基础,从“分级救治、检伤分类、创伤急救、狭小空间搜救医一体化救治、医疗后送”现代救援医学五项技术出发,围绕地震伤、火灾伤、淹溺伤、外伤合并感染、挤压综合征、放射损伤、火爆毒复合伤等灾害特色伤病的现场诊断和救治展开研究,探究灾害对人体的损伤规律,制订科学的医疗救援方案,拯救灾区人民生命,最大程度地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控制灾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 研究方向:救援医学装备
救援医学装备不同于常规的院内医疗救治设备,立足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援需求,以三级救治理论为基础,围绕人工智能、感知算法、电子测控、机械工程、POCT等技术,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应用场景个体防护、应急救治、监护后送等新材料,重点开展现场应急救治、智能生命支持、止血与重要脏器一体化诊疗、快速检查检验、智能可穿戴防护、无人医学救援平台、移动医院平台、复杂环境特殊急救等装备研发和集成研究。
2、 生物医学工程(107200)
· 研究方向:细胞与组织工程
立足于灾难现场,开展地震伤、火灾伤、外伤合并感染等灾害特色伤病的现场诊断和早期救治研究。如研究用于止血与重要脏器保护的新型生物材料,研究基于干细胞及其分泌成分的烟雾吸入伤救治,用于大面积创伤感染防治的光动力药物研发等。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救援技术与临床工作相结合,有效提升医疗救援队伍现场救治能力,挽救伤残。
· 研究方向:急救救援装备
立足灾难医学装备信息化、智能化、便携化、机动化的理念,开展基于灾害现场到院内救治各环节的现场急救、特殊伤病救治、陆海空医疗后送、卫生防疫、救援防护和多功能救援机器人等装备研究。
应急院研究生师资队伍:
http://idm.tju.edu.cn/szdw/kytd.htm
报名渠道
天津大学医学部2024级硕士研究生普通推免报名已开始,意向报名考生请登录以下网址报名:
http://202.113.8.92/gstms
详情请见普通推免报名通知:
http://amt.tju.edu.cn/portal/index/detail/id/281/cid/13.html